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39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扫 描 看 全 文
范奉鑫, 阎军, 陈长安, 等. 冲绳海槽北部西坡的古三角洲沉积[J]. 海洋科学集刊, 2007,14(48):null.
Fan Fengxin, Yan Jun, Chen Changan, et al. PALEO-DELTA DEPOSITION IN THE WEST SLOPE OF THE NORTHERN OKINAW A TROUGH[J]. 2007,14(48):null.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展东海海洋地质调査以来,在海底经常能发现河流、河口沉积物以及与水道相似的负地形、称为古河道、古三角洲或古河口等(李全兴,1990;金翔龙,1992;石斯器等,1989;秦蕴珊等、1987)第四纪气候频繁波动,造成陆架上尤其是外陆架上陆相地层与海相地层频繁交替,因此有不同时期的古三角洲和古河道保留,沉溺的古河道在我国陆架海底的不少地区均有发现。由于海底沉积作用的不均衡性,埋藏较浅的沉溺河谷从地形特征上依稀可辨,埋藏较深的在海底表面则渺无踪迹,只有借助于高分辦率的地球物理测量,才能发现其踪迹。 晚更新世末期,长江、黄河是否流经东海陆架区进入冲绳海槽,虽有不少作者论述,但终因缺少系统的实测资料而未取得共识。长江、黄河在历史上每年向大海输入巨量泥沙,加快了海淤积和推进速度,但古长江三角洲也应该是体积大、构造特征明显的大型堆积体,然而至今尚未有这方面的报道。 作者对冲绳海槽北部进行大面积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分析中,发现在陆架外缘坡折线附近,近海底表面处存在大面积斜层理三角洲沉积结构,这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自我国的大河(黄河/长江)从冲绳海槽入海提供了新的证据。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ub-bottom profile gathered from the norh part of Okinawa trough in 1994 and 2000 large area of oblique bedding delta depositions and buried channels were found in the area near the continentalbreak which Provides the new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large rivers from the mainland of china entering Okinawa trough during the last period of Late Pleistocene.
冲绳海槽、股三角洲、沉积
NORTHERN OKINAW A TROUGHPALEO-DELTA DEPOSITION
0
浏览量
52
下载量
0
CSCD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